本科专业
人力资源管理

一、专业特色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有先进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方案;具有优良的校内师资队伍和众多的企业兼职讲师;打造“新商科”案例课、实验课和实训课“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出版配套实训和案例教材8册;专业核心课全部实现了企业家进课堂,采用实训课方式提升学生实操技能;人力资源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本专业毕业生遍布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各大城市,任职于诸多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具有良好的社会口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需求,立足河北,面向全国,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积极饯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扎实学识、知识结构完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体目标:

【目标1】培养能够开展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教学工作的教育教学型人才;

【目标2】培养能够开展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研究工作的创新型科研人才;

【目标3】培养能够为其它组织提供培训服务的培训师人才;

【目标4】培养能够为其它组织提供咨询服务的咨询师人才。

三、毕业要求

1.品德修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科学精神、人文修养、专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国情社情民情,饯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学科知识:具有系统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前沿进展,了解国家劳动法相关政策法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基本的研究方法。

3. 信息能力:具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信息获取与数据分析能力,具有应用信息技术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4.应用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领域的问题。

5. 创新能力: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能够开展社会调查,能够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个人的观点或者见解,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6. 沟通表达:具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准确规范的语言和文字与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7. 团队合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8.国际视野: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知识,尊重世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能够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9.学习发展:具备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

四、学制与学位

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允许学生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毕业学分第一课堂不低于166学分,第二课堂不低于4学分。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五、核心课程

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心理学、工作分析实训、招聘与选拔管理实训、培训管理实训、绩效管理实训、人员素质测评实训、职业生涯管理实训、劳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社会保障学、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验/实训课程(含统计学、工作分析、绩效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规划(ERP)实训、招聘与选拔实训、培训管理实训、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等)、社会实践(含专业技能大赛、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

七、就业方向

主要到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大型集团公司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相关行政管理工作,或到科研单位和咨询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研究或培训工作。